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麻醉,可不是睡一覺而已

        你是否有過手術前被醫護人員詳細盤查病史、用藥史、叮嚀術前注意事項的經驗?
醫生像在拷問犯人一樣,一條條問你:有沒有肝腎功能異常?有沒有心血管疾病、有沒有藥物過敏記錄?最後還會提醒你麻醉前要禁食八小時。為什麼?


這一切,都是醫護人員為了讓麻醉旅程安全、順利而做出的努力。




        我們常以飛機的起降來比喻麻醉的幾個過程:「麻醉誘導期」在藥物的控制下違逆正常生理狀態進入深度沈睡、失去痛覺、知覺和意識 -好比機師操縱飛機,違反地心引力作用而顛簸地起飛升空。「麻醉維持期」醫師開始監控病人的生理狀態,調整劑量讓各項生理機能維持正常運作,既不能太深,又不能太淺讓手術無法進行,又要兼顧適當的止痛-就好像飛行員控制飛機飛在高空中,給旅客一趟平穩的旅程。最後的甦醒過程「麻醉恢復期」,如同飛機降落,從高空回到地面正常狀態,病人開始可以自主呼吸、可以因為感覺疼痛而保護自己。


        我們知道飛機起飛、降落這兩個階段是旅程中最容易出事的時刻,麻醉最困難的地方也是在於剛開始醫師要根據病人的狀況來決定給什麼藥物、多少劑量,還有最後要讓病人安穩從夢境中醒來,安全著陸。飛行過程中,機師全神貫注操控著飛機,同樣地,整個麻醉期間,醫師也憑著他的專業守護著病人。


        然而降低麻醉風險,倚賴的不只是醫師的專業判斷,更重要的是對病人身體狀態的了解。由於目前沒有一種完美的麻醉藥可以應付所有手術,而且所有的麻醉藥都具有危險性,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致命。唯有全盤掌握病患的身體狀態,才能預期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醫師這才能擬定最合適的麻醉計畫。手術的成敗、麻醉的品質,生命的安危就在轉瞬間,不能容許絲毫僥倖。


        在動物來說,因為動物不能告訴醫生他哪裡不舒服、對什麼過敏,就算有異常反應可以觀察,大多數狀態主人也不能及時察覺,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透過術前檢查(聽觸診、血檢、X光...等等),來取得動物不會跟我們說的秘密,比如肝腎機能,來了解身體代謝藥物的能力。


        調查完我們神祕的病人之後,醫師開始在腦中為您的寵物沙盤推演各種情形,然後訂定專屬的麻醉計畫。透過精準操作這些藥品,一面維持平穩的生理狀態、一面進行手術,讓他們舒適、安全的起降。但老實說,在麻醉的殿堂裡,這也只是拿到入場券,即便以上的步驟都確實把關了,麻醉的風險仍然存在,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師,也必須臣服於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麻醉,絕對不是睡一覺而已那麼簡單。


        於是我們希望透過溝通,開始讓越來越多主人明白,一個成功的手術的背後,術前的充足評估,適當縝密的麻醉計畫、術中的生理監控、藥劑的掌控跟最後妥善的術後照護,絕對是最重要的功臣。身為醫師的我們願意在背後努力付出,維護動物的生命品質,可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期待,可以和主人一起用專業跟嚴謹的態度,來呵護每一個生命,給予他們跟人類同等的醫療水準。

                                                                                             尼古拉動物醫院 洪醫師 撰文分享